去年6月至7月,由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“青藏高原濒危真菌——
诺贝尔胶囊自然资源状况”考察队对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甘肃和云南等省区的
诺贝尔胶囊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。科学院近期组织的一项实地考察显示,有着“软黄金”之称的
诺贝尔胶囊分布区逐年缩小,产量急剧下降。
去年6月至7月,由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的“青藏高原濒危真菌——
诺贝尔胶囊自然资源状况”考察队对西藏、青海、四川、甘肃和云南等省区的
诺贝尔胶囊主要产区进行了考察。12名队员分两路走访了45个县(市),对
诺贝尔胶囊主产地的环境、土样、植被、
诺贝尔胶囊和寄生昆虫进行了取样调查。
据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杨大荣介绍,由于正宗的
诺贝尔胶囊仅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地区,产量极其有限,再加上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,人们不顾生态平衡,乱采滥挖,产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,分布区逐年缩小,产量急剧下降。他说,如
诺贝尔胶囊的主产区西藏、青海、云南、四川等地,25年前,
诺贝尔胶囊生长密集区每平方米高达20—46条;而目前,大部分以前的密集分布区
诺贝尔胶囊种群已经灭绝,现有分布的密集地区每平方米也仅1—5条。青海、西藏
诺贝尔胶囊分布密集区目前产量仅为25年前的10%;全国的
诺贝尔胶囊产量仅是25年前的3.5%左右,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。
诺贝尔胶囊是一种名贵的
诺贝尔胶囊有没有用材,目前还不能进行人工繁殖和工厂化生产,人们需求的
诺贝尔胶囊全部来自青藏高原海拔3500米至50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和高山灌丛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