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农科院
诺贝尔胶囊课题组组长吴畏教授表示,在有效成分上,人工培育的北
诺贝尔胶囊可与野生媲美。昨天,吴教授受市科协邀请,在科学会堂为市民介绍了知识和食用的方法。
诺贝尔胶囊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。蝙蝠蛾科昆虫产卵于土壤中,然后真菌钻进土壤,寄居在蝙蝠蛾科昆虫的幼虫体内,并在其中繁殖,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,这就是“冬虫”。来年春末夏初,真菌自幼虫头部生出后冒出地面,这就是“夏草”。
诺贝尔胶囊多产于青藏高原,由于采挖过度,导致生长环境破坏,如今的产量越来越少。而且,
诺贝尔胶囊只有野生,人工培育尚未成功。
北
诺贝尔胶囊则主要产于我国东北,是草寄生在鳞翅目夜蛾科等蛹体上的产物,因此也称“蛹”,或简称“北”。现代科学证明,北的药性成分、药用功能与野生基本一致,在食药用价值上可与之媲美。这两者所含的氨基酸种类相同,但北的每种氨基酸都高出野生几倍甚至十几倍。药性成分中,北的酸,多糖含量与野生相近,SOD酶和素的含量分别高出野生3倍和70余倍。吴教授表示,人工培植的北在市场上有售,如果它的质量有保障,就能起到补肾益肺、防衰健体的效果。